[1] 马浩松.汽车座椅六通道道路模拟试验的研究[J].上海汽车,2010(4):8-12. [2] 石晓辉,田培棠,廖林清,等,重庆市摩托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[J].四川兵工学报,2004(2):3-5. [3] 顾乾坤.摩托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技术[J].摩托车技术,2000(7):5-6. [4] 邓芳.SRV摩托车车架强度及随机振动分析[D].杭州:浙江大学,2006. [5] 张立军,司扬,余卓平.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及其零部件道路模拟试验[J].同济大学学报,2009(2):244-248. [6] 胡文伟,易明,靳晓雄.轿车车头道路模拟试验加载谱研究[J].同济大学学报,2003(7):861-863. [7] 王霄锋,田应刚,冯正平,等.轿车前悬架多轴向加载模拟疲劳试验系统[J].汽车技术,2001(7):20-22. [8] 徐中明,张志飞,陈刚,等.摩托车平顺性主观评价分析[J].重庆大学学报,2007,30(10):15-19. [9] 陈立平.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及ADAMS应用教程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5. [10] 陈德民,槐创锋,张克涛.精通 ADAMS2005/2007虚拟样机技术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0:40-59. [11] 熊坚,曾纪国,宋健.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仿真的研究[J].汽车工程,2002(5):430-433. [12] 张尚先,程国飞.摩托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[J].机械设计与制造,2010(2):230-23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