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卜忠红,刘更,吴立言.滑动轴承支承人字齿轮行星传动固有特性分析[J].机械工程学报,2011,47(1):80-88.
|
[2] |
王其雷,何瑛,何国旗,等.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面齿轮传动固有特性分析[J].湖南工业大学学报,2016,30(1):1-5.
|
[3] |
刘振州,张俊.人字齿行星传动固有特性及模态突变现象分析[J].机械传动,2015(10):9-15.
|
[4] |
张俊,刘先增,焦阳,等.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行星传动固有特性分析[J].机械工程学报,2014,50(15):104-112.
|
[5] |
张俊,宋轶民.NW型直齿行星传动的动力学建模与固有特性分析[J].天津大学学报,2011(8):677-682.
|
[6] |
汤鱼,王志强,宿吉鹏,等.齿轮参数对行星传动固有特性的影响[J].机械制造与自动化,2011(6):37-39,44.
|
[7] |
段福海.相位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[J].中国机械工程,2009(17):2035-2040.
|
[8] |
钱露露,唐进元,陈思雨,等.单级齿轮传动系统有限元节点动力学模型及高速动态性能分析[J].机械工程学报,2016,52(17):155-161.
|
[9] |
王葵葵,李可,宿磊,等.RV减速器摆线轮模态分析与结构优化[J].包装工程,2017,38(9):162-167.
|
[10] |
杨阳,马鹏程,秦大同,等.采煤机差动2K-H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分析[J].煤炭学报,2016,41(2):507-512.
|
[11] |
李政民卿,朱如鹏.面齿轮传动的承载接触分析[J].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,2010,42(2):219-223.
|
[12] |
李建华,王强,于军强,等.考虑误差的人字齿轮副轮齿接触分析[J].机械传动,2014,38(3):133-135,139.
|
[13] |
董皓,方宗德,方舟.基于承载接触仿真的双重功率分流系统动态特性[J].机械科学与技术,2016,35(1):67-7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