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曹建国,廖然,杨利花.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[J]. 新材料产业,2015(4):58-63. [2] 欧阳明高.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周期性和结构性趋势展望[J]. 科技导报,2024,42(12):6-13. [3] 姚芳,林祥辉,吴正斌,等.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技术研究综述[J]. 自动化学报,2021,47(8):1785-1798. [4] 张厚忠,苏健,张勇.电动汽车低速转向电子差速兼顾辅助转向控制[J].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),2017,31(8):14-21. [5] 王学东,黄宏成.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[J]. 传动技术,2021,35(1):3-14. [6] 马园杰,张维,周兴林,等.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[J/OL]. 机械科学与技术:1-9[2024-08-28]. https://doi.org/10.13433/j.cnki.1003-8728.20230366. [7] 裴晓飞,刘志厅,陈祯福,等.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差速转向控制及其适用性[J].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,2019,10(4):423-432. [8] 赵南南,史博.分布式电动汽车转矩型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[J]. 机械科学与技术,2024,43(11):1915-1922. [9] 张晓林,王保华,邓召文,等.基于滑模协调控制的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[J]. 现代制造工程,2024(1):51-57. [10] 卢山峰,徐兴,陈龙,等.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电子差速与差动助力转向的协调控制[J]. 机械工程学报,2017,53(16):78-85. [11] 陈和娟,涂宏庆,路露.轮毂式电动汽车电子差速复合控制方法[J]. 机械设计与制造,2024(2):183-188. [12] 连晋毅,戴选涛,尚乐.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[J]. 机械设计与制造,2024(5):28-34,40. [13] 余志生.汽车理论[M]. 6版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9:170-172. [14] 李希宸,张虹,解晓天,等.针对ASR系统防误触的复杂路面识别算法[J]. 汽车工程,2022,44(5):756-763,788. [15] 李崧,孙有平,吴光庆,等.基于滑模理论的线控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[J]. 现代制造工程,2024(4):87-93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