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赵亮,晏海军.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扭力梁式后悬架分析与设计[J].中国机械工程,2014,25(20):2835-2839. [2] 毛玉婷.扭力梁悬架静动态性能分析与轻量化设计[J].机床与液压,2020,48(20):60-65. [3] 胡晓磊,刘银华,牛志华.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超差率控制与优化设计[J].机械设计与制造,2020,350(4):123-127. [4] 刘军,卢从坚,刘丽娜,等.车身地板制造偏差对前轮定位参数的影响分析[J].机械科学与技术,2017,36(10):1598-1603. [5] 陈仙风,陈智勇,苏海波.不同成形工艺对扭力梁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[J].锻压技术,2014,39 (3):112-116. [6] 郑希江,纪少波,李淑廷,等.独立悬架前轮定位参数对操纵稳定性影响分析[J].机械设计与制造,2019,341(7):263-267. [7] 金立生,谢宪毅,高琳琳,等.基于二次规划的分布式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[J].吉林大学学报(工学版),2018,48(5):1349-1359. [8] 蒋荣超,刘越,刘大维,等.扭力梁悬架碳纤维复合材料横梁结构优化[J].汽车工程,2020,42(2):264-269. [9] 田伟.基于有限元扭力梁强度研究及优化设计[J].机械强度,2018,40(3):759-762. [10] 唐明松,王岩松,赵礼辉.扭力梁后桥耐久性快速评价[J].机械强度,2017,39(1):183-187. [11] 孔敏,胡伟,莫健华,等.基于AUTOFORM的汽车顶棚冲压回弹评估及补偿研究[J].锻压技术,2019,44(8):41-48. [12] 肖祖铭,郭瞻.LTV-MPC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跟踪算法研究[J].中国测试,2021,47(4):83-88. [13] 高兆桥,杨坤,王杰,等.轮毂电机电动汽车扭力梁悬架匹配设计及平顺性优化分析[J].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1,35(12):55-62. [14] 贾天乐,王洪亮,李育龙,等.基于后悬架扰度的载货汽车质量辨识研究[J].汽车技术,2019,525(6):59-62. [15] 张飞,石琴,陈一锴,等.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悬架多目标优化函数构建方法研究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0,43(1):14-19,25. |